國考行測常識判斷每年放在第一部分考察,題量20題。主要測查考生對國情社情、歷史人文、政治、法律、管理、經濟、科技、公文、地理等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,這一部分題量大且知識點包羅萬象、浩如煙海,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的知識點都復習到、準備好,備考難度大。所以需要梳理??贾R點,重點學習。中公教育為大家總結??伎键c。
歷史人文,有三個大方向,一是“史”包括中國史、世界史。以中國史為主。中國史就是從古到今,從原始社會,到奴隸制(夏商周),到封建社會(秦漢唐宋元明清),以及近代史,還有現代史,共五史。因為今年是2021年,建黨100周年,所以考黨史和近代史可能偏多,可考察排序題,主要以記憶為主。二是人文,有2種方向:文學和文化。文學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有關,能考察唐詩的搭配,詩人的風格,時代順序、作者對應等。文化主要考中國的文化,比如諸子百家理論主張、代表人物。除了思想之外,還有藝術:戲曲、書法、繪畫、音樂、算術等,文化的內容比較綜合。
科技,也有三個大方向,一是科技史,即第一次、第二次、第三次科技革命,每次科技革命有什么成果+人物+理論+時間。二是基礎科學,考查物理化學生物知識,范圍包含較廣,但難度適中甚至較易。所以要求我們廣泛學習,比如了解物理中光學聲學熱力學,化學中各個元素功能搭配組合應用,生物知識有關人與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都需要了解。三是高新技術,即結合了高科技的新技術,在現實中的應用。比如雜交水稻是生物工程的哪類應用?是基因工程。這部分以記憶為主,考對應搭配,考察的重點是基礎科學。
法律,除了考察記憶外,還需要理解分析,包含了憲法、刑法、民法典的具體應用和案例對比區分。比如提供某個案例,將主人公的行為與法律進行匹配。所以我們需要了解相關法律名詞是什么意思,并加以區分。
時政,即時事政治,指近期發生的政治類的事件。考察方向有三個:一是重要的會議、文件,比如十九大、兩會這種全國性的大型會議,考會議中的原話綱領、文件中的具體數據,以記憶為主。二是領導講話,主要考察習主席的講話,比如說出席博鰲論壇或去某地視察時的講話。三是新聞,包含了各方向新聞:人文社會科技等。這部分考察最多的是會議文件。
以上就是常識部分與大家分享的知識點及其梳理,常識也很重要,想要在筆試中脫穎而出,就要多積累常識知識。只要功夫在,鐵錘磨成針,希望各位小伙伴們能夠抵達理想彼岸。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“中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歡迎關注(中公教育行測科目頻道,了解行測知識)
掃碼系統刷題,參加每周??即筚?/p>
下載安裝后,點擊“刷題”按鈕即可暢享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06-22
06-20
06-13
06-06
05-30
05-23
06-24
06-24
06-24
06-24
06-24
06-24
06-24
06-24
06-24
06-24
06-23
06-23
06-23
06-23
06-23
06-23
06-23
06-23